来源:个人图书馆-置身于宁静 2023-08-06 10:52:36


【资料图】

小编这周没看完博尔赫斯的《阿莱夫》,深感抱歉,但是今天下午去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参加了《我们时代的焦虑:对话大师彼得·汉德克》活动,见到了当代德语文学最重要的作家之一,毕希纳奖、卡夫卡文学奖及国际易卜生奖的获得者——彼得·汉德克先生,也是相当激动的。

除了彼得·汉德克本人,活动还邀请了北大的戴锦华教授做嘉宾(右一),由作家邱华栋主持(拿话筒),此外还有一个文字组织和语言表达都棒呆的菇凉在全程为大家翻译。

活动方式是对话大师,果然全程都是以问答的形式与嘉宾和观众对话,没有让彼得·汉德克先生在开始时单独讲一些对文学、创作的看法或专业性评论。有人不可避免地问到他在中国最受欢迎的一本书《骂观众》,汉德克说在上海的活动就有人问《骂观众》,到哪都有人问这本书,而这本书是他22岁、也即五十年前创作的作品,希望大家能放过这本书,他觉得再提问这本书是对他的不礼貌。

坐在我身边的芳草童鞋本来想问:“在中国,您的前期作品《骂观众》评价是最高的,但您却说不太喜欢那本书,说那只是个实验,后来回归传统。当代作家提到回归传统往往是想要革新,如同文艺复兴那样。许多现代作家都在为寻找一种创新型的小说而努力,您是否认为《骂观众》那种作品不是好的探索小说革新的方式,而换了另一种方式去探索呢?”后来为了不让汉德克先生的话变耳旁风,改变了一种问法:“记得您在访谈中说过自己是个传统作家,是托尔斯泰的继承者。后期的作品也确实回归传统的趋势。现当代作家提到回归传统时往往是想要革新,许多现代作家都在为寻找一种新型的小说而努力,如卡尔维诺、博尔赫斯等人,您是否是以传统的方式来进行革新,寻求新的突破?”

由于芳草童鞋在叙述问题时要表达“与传统小说不同的创新型小说”时用的“新小说”一词,导致彼得·汉德克先生理解为法国新小说派,然后就此回答他觉得新小说是对外在的物的描写,而他关注的是内心的东西。

在回答其他人的问题“作为读者如何看待阅读,喜欢哪些作家”时,彼得·汉德克先生说了一些我印象深刻的话,他说阅读就代表着伟大的生活,阅读是这个世界的心。如果谈论他喜欢的作家,讲到天黑也讲不完,喜欢两三个朋友在一起谈论,四五个就有点多了,那个时候——他好像引用了《圣经》中的一句,记不太清——在他们之中有耶稣。总之能够感觉到他对于阅读的热情。另外他还对蘑菇很痴迷,说自己认识世界上的所有蘑菇。可能这与他创作的某部作品有关,小编没有看过,只是对汉德克先生的话语忍俊不禁。

汉德克先生每次回答别人的问题都会站起来,有时候一只手举着话筒,一只手抄在裤子口袋里。都七十四岁的人了,却感觉充满活力而且很有范儿,不过看了他年轻时的照片就不奇怪了。

对于奥地利或德语作家,小编最爱的是卡夫卡,当时还想问彼得·汉德克先生怎么看待卡夫卡。其实期间在台下的止庵老师也提过类似、或者问题里包含着类似的问题,关于德语作家,不过他提到的几个作家我都不熟悉。说句题外话,当时我和先生芳草童鞋还想:早知道就把前几天买的2002年版、由止庵编校的周作人文集拿来找他签名。不过我们并无遗憾,在活动结束迅速排队成功收获了彼得·汉德克先生的签名。

排队时,有人问我们是不是媒体,我们回答说学生,芳草童鞋说,以后我们就说是自媒体。没错,有了“同道之人”还突然有了点小成就感,尽管人不多,但是有你们在,我们就会继续写下去。(●"◡"●)ノ♥

相关文章

最近更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