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心写文章,我是拾点先生。
不出意外,今年的清明,“天价墓地”的话题重回大众视野。
【资料图】
《21CBR》记者查询上海松鹤园今年3月中旬开售的新墓区,面积0.6㎡的单/双穴墓,售价34.18万元,同面积的三穴墓,售价45.78万元。
《21CBR》称,如果把价格换算成每平方的价格,那么一平墓地价格高达76万元,直接秒杀上海市中心房价。
很多人都搞不懂这其中的逻辑,一块墓地凭什么卖这么高价?
答案就是:炒起来的!
一如往年鼎盛时期的房地产一样,现在的“天价墓地”,有人称呼它为:
“坟地产!”
国内最大的殡葬服务提供商福寿园财报体现:
“去年福寿园营收21.72亿元,实现净利润8.11亿元,经营利润率达47.4%。”
它的挣钱能力,秒杀了很多地产开发公司!
或许很多人都很难想象,这种价格的墓地在某些地方,还“供不应求”,哪怕价格都不断上涨都有人买。
那么,这东西凭什么能被炒起来?
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测算,如果按照每年1000万死亡人数,均消费支出增长8%保守计算,预计到2026年,我国殡葬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4114亿元。
这背后的核心逻辑就是:供小于求。
一位曾收购、运营过多个公墓项目的业内人士告诉《21CBR》记者:
“公墓主要是经营性和公益性,很多公益性公墓限定购买范围,导致市场供给不足。”
虽然目前70%的市场份额由国有单位控制,但却高度分散,所以剩余的30%的非国营市场,就有一定的操作空间。
据《21CBR》所说,殡葬行业相对封闭,多由民政部门承办,市场化机构参与程度较低,墓地业务则有自主定价权,所以能用“土地溢价”达成经济收益。
再加上殡葬行业还有遗体处理、墓地服务、殡仪服务、其他产品销售等,复合增长率极高。
简单的说:死了,也是到处都得花钱,而这些钱出在自己的孩子身上。
现在死亡,已经不是一了百了的事,而是“一了几十万”。
若未来的墓地都被炒到“天价”,那么很多或许都会陷入“死不起”的地步。
这句话并不是没有实现的可能,至少按照这个趋势下去,若殡葬市场没有得到更规范化的控制,我或许就是未来“死不起”的那一批。
现在有些地方规定,经营性墓地通过招拍挂方式获得土地,以此控制市场调节价格,但以目前的情况来看,改变或许有,但整体的影响并不算很大。
前述行业内人士表示:
“很多人觉得墓地生意暴利,是因为企业方不会主动宣传低价公墓,大量公益性公墓也未得到开放。”
“行业远未到成熟状态,制度设计上可以有突破,比如增加公益性公墓供给,这样供需会得到重新调整。”
这是很明确的一条路,但谁都不知道,一句“行业成熟”到底要让我们等多久。
而在成熟期间,到底还有多少人面临“死不起”的境地呢?
谁都说不好,但面对这样的价格,我属于望而却步的那一批。
虽然我的思想也很传统,也喜欢老了之后长眠于地下,但若是自己的长眠还要给后代增加负担,或许还有可能让他们背上“不孝”的名义,那我觉得还不如就像网友所说:
“不如扬了吧,跟着海洋,想去哪就去哪。”
“人都死了,还这么讲究,一点意义都没有。”
有人发出了这样的感叹,这话从某些方面来说是在理的。
但从另一方面来说:“清明扫墓寄哀思。”
人死后入坟又如何不是后人对先人的一种哀思呢?
只是以目前的情况,或许以后对有些人来说,哀思也将成为一种奢侈品。
挺可悲的。
如果只是些许溢价,或许还能理解,毕竟这年头物价什么都在飞涨,挣该挣的钱,没人会说,或许也会觉得理所应当。
但吸血性的行为,应该遭到遏制。
每年都有人说,每年都有人喊,那说明这样的问题并不是小面积存在。
不知道能不能在我“活不了”之前,买到一块“死得起”的墓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