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可乐猫情感 2023-04-08 22:49:29

女孩正在逃走,她隐身躲在荒草中,却无法寻获片刻的寂静,有家归不得。人们或许责备着孩子孤僻寡言、难以亲近,但若听者无心,她又何必言语?课堂上支支吾吾念出的文本,拼凑着她支离破碎的心境:「被丢下的人⋯⋯人们⋯⋯感到悲伤。」


(资料图片)

女孩九岁了,却还是一直尿床──要知道孩子迟迟无法控制排尿,心理压力也占了部分成因,原生家庭的贫困,不单只是经济上的匮乏,更是情感上的欠缺。成员众多的屋子里,每个人都自顾不暇。昏暗的室内环境与女孩天生丽质的明亮双眼形成对比,很快地我们意识到她不属于自己的所在地,甚至到了需要割舍成员的地步,她也毫不犹豫是被断舍离的那个。

明明是亲生的、却像是捡来的。说女孩是孤儿或许有些过份,但她确实是个孤儿,而且最令人揪心的是,她并非真的失去家人,但也不曾拥有过就是了。

他们为何要送走女孩?也许是她的寂静,足以让同场的其他人感到不适。毕竟,越是无话可说的人们越是倾向喋喋不休,用没有意义的语言不停堆砌,好让自己融入在莫可奈何的俗气里,自以为能躲避生而为人必将面对的孤寂。

好在,寄养在亲戚家的暑假,或许是女孩有生以来,第一次见到所谓阳光。虽说这个明媚童话里的幸福快乐,其实就是些日常琐事,对部分的孩子们而言,是多么理所当然,就像文学书里说过: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,但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。

在「母亲」的示范下学会使用吸尘器、熟练地为马铃薯削皮、知晓冷冻柜能保鲜,犹如神话里的青春之城;「母亲」会细心地为她沐浴、再帮她像小公主那样梳头,一下、两下,数到一百也不嫌多;「母女」会伴着绿荫牵手走向丰盈的井,虽然那甘甜的井水,看起来更像是泪水的集合,映照着她俩各自藏在心底的悲伤。

同女孩一样不善言辞的「父亲」,稍后才与她变得亲密。先前那些听来冷漠的言语,实则是对「女儿」的无比柔情。斥责冷战后,那块带馅小圆饼,犹如暖阳般贴近女孩的内心。「父女」培养出了两人独有的生活仪式,「父亲」会为女孩计时,让她奔跑去信箱取信,甚至在夏天结束之际,对「女儿」表达出「以后想追到你的男生,要跑得很快才行⋯」这种老派到不行的父辈亲昵。

女孩需要的只是亲情──「只是」,这个词听起来多么狂妄。曾经以为亲情是如此自然而然的事,却在看懂世事后才明白,能够生产的人那么地多、懂得养育的人却这样地少。

可是,恬静和蔼的夫妻,关起门来也有自己的伤心。寄宿的夏天,女孩睡在男孩的床上、穿着男孩的旧衣,她的到来仿佛是某种填补,补足夫妻失去儿子的哀伤,她差点就要成为男孩的影子。直到夏天过半,夫妻带着女孩去镇上添购新衣──又是幅再普通不过的家庭风景,但这让女孩终于能成为她自己──作为凯特(Cáit),而不是任何人的替代品。

淡蓝色洋装犹如女孩的忧郁,最终将浸湿在藏有秘密的井里;夏末别离时的黄色洋装,则让她像朵即将绽放的花,向日而生。

从「逃离」到「奔向」,长腿女孩同样在奔跑,但目的却是截然不同。

夏天终究会结束的,当夏天结束的时候,我们会给彼此留下些什么呢?一切好像回归原点,却又什么都改变了。我们可以成为家人吗?治愈彼此的人,为什么不能是长久陪伴对方的人呢?

「你什么都不用说,要记住这点,很多人没能把握保持沉默的机会,因此失去了许多⋯⋯」夜晚的海边,「父亲」对「女儿」叮咛道。

女孩的童年仍在继续,她依旧会安安静静、不被理解地待在角落,当一朵称职的壁花。但好在、好在她有被好好爱过了,这是不幸中的大幸,就算只是一个夏天。

从今往后,她会懂得认出爱的模样,明白幸福不容易但是真实存在──虽然在所谓的幸福里,也会有困惑、有失去、有忧伤,这是爱的重量、是盐的代价。

「爸爸⋯⋯」、「爸爸。」

就让那些没有说出口的话,在女孩的心里开出繁花。

举报/反馈

相关文章

最近更新